题解

推荐阅读:孔雀经真言等梵本俱力迦罗龙王仪轨净心诫观法发真钞净土生无生论会集净琉璃净土摽金刚童子持念经金刚经纂要刊定记金刚经感应分类辑要金刚经感应传金刚顶经毗卢遮那一百八尊法身契印

IT小说网 www.ittxt.com,最快更新八大人觉经译注最新章节!

    《八大人觉经》,通题后汉沙门安世高译。历代均入藏。版本较多,但除若干文字有微小差别外,差异并不大。本经文以日本《大正藏》本为底本,并参校江北刻经处版本。

    安世高,本名安清,字世高。《高僧传》卷一有传。世高本为安息(今伊朗高原及两河流域一带)国王正后太子,幼年以孝闻名,聪颖好学。《高僧传》称其喜学外国典籍,并精通七曜五行,深明医术,功能特异,能听懂鸟兽之声。相传有一次和同伴同行,见群燕飞过,吱喳不停,便对同伴说:“燕儿们说送食的该来了。”过了一会,果然见有群燕叼食而来。因此,英名早已远播安息及邻近国家。

    安世高本是在家修行者,但严守戒律。后父王故去,本应继承王位,但深感人生苦空,守丧期满,即让国位与叔,出家修持佛法。遂遍游各国,于东汉桓帝建和初年(公元一四七年)辗转来到中国洛阳,后游历江南的豫章、浔阳、会稽等地,在中国又留下一路的神奇传说。

    安世高精研阿毗昙,修习禅定。到中国时,佛教传入中国已有相当时期,在社会各阶层均有信奉佛法者,自然也就有了进一步修习佛法的要求。而先前仅有的《四十二章经》无法满足修习者的具体需求。因此,安世高陆续译出许多佛经,在华活动约三十年。晚年踪迹不详。

    安世高所译佛经,因当时没有记载,至晋代道安编纂《众经目录》,载世高所译经典共三十五部、四十一卷,另有失传的译本共十三部十三卷。而据隋代费长房《历代三宝纪》载其译经则多达一百七十六种之多,后唐智升撰《开元释教录》加以删除,尚剩九十五部。《八大人觉经》即依《开元释教录》定为安世高译,历代亦依此说入藏。

    安世高的汉译佛典,基本上属于部派佛教的上座系统,重点传译了佛教的禅数学。关于禅学集中体现在《大安般守意经》中。三国吴康僧会在《安般守意经序》中将其主旨概括为“四禅六事”,即数息、相随、止、观、还、净。安般守意,实际上就是用数息的方法将浮躁不安的心境平定下来,至一定阶段则会产生各种神通。这本属小乘修习之法,但由于此法同当时黄老学派及神仙家之“食气”“导养”“守一”等法有相似之处,更因在其译文中有“安为清,般为净,守为无,意名为,是为清净无为也”等说法,使得其禅法与当时流行的黄老学、神仙术很接近。关于数法,安世高选译了《五法经》《七法经》《十二因缘经》《十四意经》《阿毗昙五法经》《阿毗昙九十八结经》等经论,并随译随注,使当时人们对于佛家数法有了较明晰的认识。

    在译经风格方面,安世高的译法注重直译,不修饰、不铺张,有的地方过分拘泥于原本结构,多有颠倒重复之处,加之随译随注,经注连书,常常会出现许多令人费解之处。但安世高的译经毕竟给中国的佛经翻译开辟了一条道路。作为系统翻译佛经的第一人,自他而后,中国的佛经翻译始终沿着同时代语法、文体、词汇均不类的路子前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安世高的另一贡献,就是为中国本土的佛教事业培养了首批人才。跟他学禅法的著名学人就有南阳韩林、颍川皮业、会稽陈慧等。后来东吴康僧会从陈慧处受学,帮其注解《安般守意经》并集《六度集经》;在《禅度》里,对其止观学说做了提纲式的叙述。在数法中,严佛调受其启发,就《沙弥十慧》引经解说,作成章句,并随康僧会辑《六度集经》,也对毗昙学做了可观的整理。

    晋代的道安亦从安世高处受益甚多。在禅法方面,那时竺法护所译全本僧伽罗刹的《修行道地经》,大部《阿含经》也陆续译出,使得道安对安世高所译的禅法的理解更为深刻,也给予极大关注。道安对这些译本一一作了注解并加序文,现知的有《大道地经注》等七种。而在数法方面,道安借新译《毗昙》之助,更加认识了安世高在数法翻译上的业绩,注释了《阿毗昙九十八结经》,并认为此经乃毗昙要义所在。道安还模仿《十慧章句》等,从各经中抄集十法,加以解说,题名《十法句义经》。

    由上可知,安世高的译经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在后世依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八大人觉经》,历来均题安世高译。由于安世高所译经典侧重于禅法和数法,语言又极晦涩;而此经大小乘均摄,且语言简洁明快,故一般认为是后世伪托。但安世高来华之际,正是大乘佛教兴起的初期。安世高又游历诸国,说其精于毗昙,并不是说他对其他学说,包括大乘学说一无所知。作为部派佛教上座部传承的法师,他的思想也已不像传统的上座部那样保守(他自觉地迎合中土传统文化即说明了这一点),况此时大乘思想已逐渐东传(支娄迦谶弘扬大乘只是他故去后一二十年间的事情),为满足一部分士子和信徒的要求就大乘思想略加介绍也完全有可能。况且此经并未就大乘思想展开论述,其形式又同数法有暗合之处,语言风格也相距不大。故言此经乃为安世高所译,是中国佛教从小乘佛教转向大乘教法的先声,也未尝不可。

本站推荐:慧琳音义开元释教录大金色孔雀王咒经大集会正法经龙舒净土文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三观义无门关九华山志金刚经集注

八大人觉经译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IT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安世高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安世高并收藏八大人觉经译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