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小说网 > 芝峰集 > 卷三十

卷三十

推荐阅读:薇蕨集母亲旷野的呼喊犹及编开市大吉轮盘犯罪本能福尔摩斯大失败中国侦探罗师福天真的幽默家

IT小说网 www.ittxt.com,最快更新芝峰集最新章节!

    雜著

    剩說餘編上

    天以大。故萬物不能礙。人心能體天。則不爲事物所礙。

    天不言而信者。信在四時也。

    人有器量。然後可以容衆。器量小者。將見容於人之不暇。況能容人乎哉。

    君子以成道爲任。以行道爲責。其任大責重如此。故無時豫怠。

    聖人之道。固高且遠。然高遠中却有平實處。學者先從平實底。到高遠處可矣。

    聖不自聖。自聖非聖。

    學者有一毫擇便宜之念。亦利心也。最爲心害。

    天以五常之德賦於人。可謂貴矣。天與其貴。而不知自貴。則違天孰甚焉。

    人不知過者。不明也。知而不改者。不勇也。不明不勇。必不能遷善。終於不仁而已。

    學者於先聖賢之言。不徒耳之。而必入乎心。不徒目之。而必存乎心。存而勿亡。入而毋出。其庶矣乎。

    雖誠於求道。有計較欲速之心則非誠矣。

    於心自得者。其得實。於心自知者。其知眞。有眞知有實得。然後方可謂之學矣。

    凡人之心。與聖人之心一也。故學者以吾之心。求聖人之心。則聖人之心可得矣。得聖人之心。而爲吾之心。則聖人亦可幾矣。

    學在習。習則熟。不習則生。今學者。於義理上生。於閑事上熟者。所習然耳。

    學者於道。不聞則已。聞之則必行。不行則已。行之則必篤。

    人心靜則一。不靜則二。故以主靜爲要。

    人於日用間。常思自己性偏處。點檢克治。則於變化氣質之方。當有所益。

    克己之克。如用師克敵之謂。夫己私者。賊也。一戰而勝則復于天理。旣復天理則賊不復作矣。若不能復乎天理。而使私欲潛藏。有時闖發。則不可謂之克矣。

    人而不武。不能勇於自治。衛武公之爲武。豈以老而自強故歟。

    不患無才。惟患不知學。不患不學。惟患不成才。

    夫謂靜坐者。存心定意。不起妄念之謂。非以斂形正坐而言。

    學而不勤。不可謂學。勤而不實。不可謂勤。故爲學。不貴勤而貴實。

    文詞者。止於一技。雖工無益。爲之亦可。不爲亦可。至於脩己治人之學。人人所當自勉。而不可不爲者也。

    爲學。當從不妄語始。此言最喫緊。

    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學者事也。至於不思而得則聖人也。故學始於有思。思者。作聖之本也。

    得於心者。謂之德。行於身者。謂之行。施於家者。謂之政。措諸天下者。謂之化。皆道之推也。

    凡人不能處事者。非必才力不逮。多由見識不明。

    學于古者。欲以行於今。通于今者。欲以反諸古。世之言者。乃謂古今異宜。非可相及。吁。然則學古何爲。通今安用。

    今人於道理。或依俙說道。不能分曉者。以得於口而不得於心故也。

    飽食終日。不志於學者。固君子之所棄。其或學焉而不力。亦難乎免矣。

    能尊德性者。高貴光顯。人皆仰之。不能尊德性者。苟賤卑汚。人皆慢之。蓋德性者。人所自有。尊之。所以尊其身也。

    凡事。量力而行。則可久而不敗。

    學而未至於樂者。是未能眞知學之可樂故也。若眞知其可樂。則將不知手之舞足之蹈。擧天下之樂。無以易之。故有眞知然後有眞樂。

    無味之味。不言之言。其至矣乎。

    孔門學者。善觀聖人氣象。故能形容到底。其得於觀感者至矣。

    虞史稱堯舜之德不過數字。而模寫極盡。非有聖賢之學者。不能。

    學者用功。雖主於內。然外直則內直。故四勿所以守乎內。九容所以檢乎外。外內交養。闕一不可。

    先儒言誠字不見於唐虞之世。然允恭克讓。溫恭允塞。允執厥中之允。皆是誠字之義。

    聖化之感人易者無他。以其德盛而誠至故也。

    堯舜之道。孝悌而已。推其孝。使天下之人皆孝。推其弟。使天下之人皆弟。此堯舜之化也。

    愛親敬長。人之道也。不愛其親者。謂之不子。不敬其長者。謂之不弟。不子不弟。謂之不人。

    欲其身之善而不以學。不愛其身者也。欲其子之善而不以敎。不愛其子者也。

    天不能言。而聖人言之。聖人之言。卽天之言。

    天以主宰萬物之權。付諸造化。而以不宰爲功。故能久而無息。此其所以爲天也。

    聖人知智力之不足以服人。故推在我之仁。以化人之不仁。盡在我之誠。以感人之不誠。

    天地之間。日用事事。莫非天理之流行。人但當隨時省察。動靜合宜。則便是天理。外此而言天者。左矣。故曰人之道。卽天之道也。

    仁者屬陽。生之類也。暴者屬陰。殺之類也。故好生者。生人而生己。好殺者。殺人而殺己。蓋各從其類也。

    天地大德。而群生不以爲德。雨露至恩。而衆彙不知其恩。以其常也。

    座上春風。四時和氣。胸中霽月。萬古光明。學者常存想這間景象可矣。

    人有夸心者。必不能進於爲善。故曰夸之一字。壞人終身。

    勿以速效爲功。勿以少成爲幸。

    江海長於百川。以其卑也。不卑則不大。故聖人體之。

    谷虛故善應。心虛故能應。聖人之聲入心通。以其虛心也。

    洪範云。思曰睿。睿作聖。論語云。學而不思則罔。中庸云。愼思明辨。蓋聖賢之學。專以思爲主。許魯齋言。要當精於可思慮處是矣。故學者以心不妄思爲貴。詩不曰無思。而曰思無邪。其義可見。

    管子言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而不通。鬼神將通之。蓋鬼神者。不外乎誠。誠無不通。故自然應驗如此。孟子所謂思誠是已。

    忿者如山。上涌而難抑。故懲之使不復作焉。慾者如澤。下陷而難防。故窒之使不復萌焉。易之取象。蓋如此。

    心上有刃爲忍。有斬截之象。田下有心爲思。有沈潛之義。

    事有失當。固是不善處。其有過當。亦不足謂善。

    欲者。人人所同。故王者無私欲。以天下之欲爲欲。孟子所謂好色好貨。與百姓同之者。此也。

    君子以一心應萬事之變。以一理窮萬物之情。可謂所操者約矣。

    才不逮而強爲之。力不勝而強擧之。以致敗者多矣。人之所可強者。其惟學乎。

    惟君子。能知義理之所在。故利害死生。無所動於其中。

    水定能見物。心定能見理。

    人不能言。而獨言之者。或有之。人不能行。而獨行之者。未之有也。

    修養不已。至於成道。進學不已。至於成聖。皆在人而不在天。

    君子一於公而無私。故於己有所聞。則欲令天下之人共聞。於身有所樂。則思與天下之人同樂。

    稱人之善者。善歸於己。道人之短者。短在於己。

    在我。人事盡然後可以言命。不脩人事。而欲責諸命。則是自誣也。

    天下之惡。皆從奢出。故曰奢者。惡之大。從古以來。未有君子而奢。小人而不奢者也。

    廉者行之先。儉者廉之本。儉存乎心。廉見於事。

    死者復生。生者不愧。士君子立心如此。庶幾無自欺矣。

    有隱惡者。人雖不覺。鬼必殛之。行陰善者。人雖不知。天必福之。

    李延平曰。欺世盜名者無後。此言深切。好名之士。宜知戒哉。

    世之貪貴富者。惟知以一時之樂爲樂。不知以萬世之辱爲辱。人視之如汚穢。避之如狼虎。而猶且傲然自以爲得計。噫。惑矣。

    劉子曰。明而晦用之。剛而柔出之。有味哉。言也。

    韓非子云。巧詐不如拙誠。能知其如此。而竟死於巧詐。非言之難。行之爲難者也。

    所謂隱惡者。非特就行事上言之。若有一毫欺人害物底心。天地鬼神。不恕也。

    廉者常足而不憂。貪者常憂而不足。

    人有淸儉自奉。而愛官爵太甚者。由其所欲偏在官爵上故也。故不能去欲。而以官爵爲重者。無所不至。

    屈子云。一氣孔神。于中夜存。其言甚妙。

    陰陽交而萬物生。寒暑交而萬物成。天地交而萬物通。

    道本無形無象。無形之形。天地是已。無象之象。日月是已。

    人受天地之氣以生。故人之氣和則天地之氣亦和。其實一氣也。故致和則萬物育。傷和則百沴至。

    天下之勢。一輕一重。偏重則傾。傾極則墜。故智者調其輕重。使天下之勢。不至於傾墜而已。

    善爲事者。必先其大綱。大綱旣擧。其他則唯當去其甚者。今人多不理會大綱。却於節目細微處。纖悉講究。畢竟害事。

    樂之移人最速。故古者化民以樂。

    刑者。非所以治民。而聖人用之。出於不得已也。民知其不得已而用。故殺之而不怨。

    法立則弊生。故不得其人而喜變法。未有不亡者也。

    親民者莫如守令。所謂親者。父子之稱。親之之道。平易近民而已。

    智者。不先時而妄動。不後時而失機。故作事者以乘時爲貴。

    用人而不自用者。逸而有功。自用而不用人者。勞而寡功。此公私巧拙得失之分也。

    禮義薄者家必衰。德澤涸者國必蹶。

    君子之道。由近及遠。故正己而後正人。事親而後事君。治家而後治國。

    今人不知孝於其親。而爲人之父。不知弟於其長。而爲人之兄。則爲其子若弟者。將安所受敎乎。此先王之敎。所以不行。而孝弟之風。宜其熄矣。

    古者敎小兒。如洒掃應對。不出事親敬長之外。故習與性成。今人自幼習誦科業。壞了本性。本性旣壞。而後求復之。豈不難哉。

    九仞爲山。或虧於一簣。終身爲善。或敗於一行。

    足乎內者。無待於外。故己不求知而人自知之。韓子所謂內不足者。急於人知。信矣。

    實過名者福。名過實者殃。

    生而有愧。不如無生。死而有傳。是爲不死。

    人施勿忘。我施勿念。

    海禽至微。猶識情僞。況人可以容僞乎。故言僞則人惡之。行僞則天棄之。

    人之易合者。亦易疏。物之速成者。亦速壞。

    一君子進則百君子進。一小人進則百小人進。此理亂消長之幾也。況以類則君子寡而小人衆。以進則君子難而小人易乎。

    學者欲求養生之道。鄕黨一篇。盡之矣。

    暮年爲學。與養病一般。雖無大段見效。只得扶衰補敝。亦多矣。

    古之君子。理有契乎心。而不得不發于口。故立言著書。非得已也。余素懵學。於理無所契。而敢發於言。旣爲警語矣。復有是說。不亦妄乎。謂之剩說者。以其可已而不已也。

本站推荐:闺门秘术隔帘花影轮盘愤怒的乡村淞隐漫录老舍小说集外集洞冥宝记古欢堂集独手丐杨维桢集

芝峰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IT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李睟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睟光并收藏芝峰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