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小说网 > 大英殖民帝国 > 第6章 复兴与扩张

第6章 复兴与扩张

推荐阅读:赣第德曼殊斐尔小说集涡堤孩永井荷风异国放浪记夏目漱石浮世与病榻日本侘寂德川时代的文艺与社会“意气”的构造西方文学史十二讲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IT小说网 www.ittxt.com,最快更新大英殖民帝国最新章节!

    1783年,大英殖民帝国遭受重创,欧洲无法再以领土自治的形式开疆拓土。无论宗主国怎样精心培植其殖民地,都无法长久维持这种政治关系,除非放弃殖民野心。但英国不以为然,殖民大业在繁荣商贸的刺激下盛极一时。英国从未停下开拓印度半岛的步伐,七十五年后终于成就了霸业。本章将分别描述英国在西印度群岛、澳大利亚、加拿大和非洲励精图治的过程。

    第1节 西印度群岛

    了解印度殖民地的一系列棘手难题后,我们将注意力转向加勒比海沿岸。数据虽然不能代表一切,但也能说明一些问题。英国曾统辖几百万人口的印度半岛,管理西印度群岛的一百二十五万居民自然显得游刃有余。西印度群岛人口总数是锡兰的一半,不及孟加拉的五十分之一,但这个群岛的历史依然引人注目,甚至发人深思。其总体特征如下:

    (一)英国殖民史和浪漫的西班牙史都曾出现在地处热带和亚热带的群岛,在与西班牙的殖民斗争中,英国首先占据了上风。

    (二)西印度群岛是英国的殖民利益中心。美洲的十三个殖民地已经拔旗易帜。英国虽然拥有加拿大,但作为摇钱树的西印度群岛受到贸易规则影响,只剩下几块竞争激烈的产糖地。1783年,乔治·布里奇斯·罗德尼大败法军,英国上下备感欣慰。英国通过西印度群岛撰取了巨额利润。18世纪末,西印度群岛对伦敦和布里斯托尔不仅具有政治意义,还具有商业价值。一个在牙买加拥有种植园的欧洲人一定会令其他人艳羡不已,就像当年印度的暴发户一样。

    乔治·布里奇斯·罗德尼(1718——1792)

    (三)废奴战争在西印度群岛首战告捷,其历史意义非凡。这场战争是现代道德观念与传统守旧观念之间的抗衡,始于英格兰,波及欧洲,最终蔓延至全世界。伟大的历史英雄们从未莅临西印度群岛,却为了人类的自由积极投身战争,通过努力废除了奴隶制。

    一、西印度群岛史

    1605年,一群英格兰人象征性地占领了加勒比群岛的巴巴多斯,并在一棵树上刻了一句话:“这片土地属于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1625年,大批英格兰人在巴巴多斯安家落户,种植烟草、木蓝属植物、棉花和一种可制作提神饮料的植物————甘蔗,但没有人意识到这种植物的经济价值。直到1640年,一位来自巴西的荷兰人才教会了巴巴多斯人用甘蔗制作糖料的技艺。此后的二十年间,这座与怀特岛面积相当的岛屿养育了五万名居民。这些人在海岸背风处种植甘蔗,并迅速将其发展成一个新兴产业。英国内战爆发以及立宪政府成立后,许多富绅离开英格兰,来到了拥有“小英格兰”之称的巴巴多斯。威廉·佩恩称巴巴多斯为“英国殖民地的首个典范,人口稠密、国势强盛、众人役役”。巴巴多斯贸易繁荣,与牙买加相互竞争,但后来的《航海条例》禁止该岛与宗主国互通贸易。奥利弗·克伦威尔时代,许多囚犯像西非黑人奴隶一样,被流放到巴巴多斯充当苦役。1655年,英格兰远征军侵扰圣多明戈未果,又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牙买加,后又攻克了圣基茨岛和巴哈马群岛。西班牙占领了古巴岛、波多黎各和圣多明戈的大部分区域。法兰西攻占了马提尼克岛、瓜德罗普岛和圣多明戈其余地区。荷兰吞并了圣尤斯特歇斯岛和库拉索岛。丹麦攻陷了圣托马斯岛和维京群岛。18世纪,英格兰、法兰西、西班牙三国开始争夺西印度群岛的诸多小岛屿。英格兰最终守住了多米尼加、圣卢西亚、安提瓜岛、圣文森特岛、多巴哥岛、特立尼达岛和一众小岛屿。18世纪末,英国接手荷兰统治的部分圭亚那和西印度群岛,使这两个地方成为富庶之地。中美洲的洪都拉斯盛产桃花心木刀具,英国利用《凡尔赛和约》殖民到那里。西印度群岛最重要的殖民地有牙买加、特立尼达岛、英属圭亚那和巴巴多斯,这几个地方的发展均与制糖业息息相关。虽然各殖民地的利益不尽相同,但从牙买加发展史的重要节点上可窥一斑。

    英军占领巴哈马群岛

    西班牙占领古巴

    二、牙买加

    西班牙在牙买加残酷地肃清原住民。1655年,英格兰获得了牙买加辽阔的种植园殖民地。牙买加的西班牙人全部被驱逐了出去,仅剩下一些逃到深山里的黑人奴隶。整整一个世纪,英格兰种植园主深受这些烧杀抢掠的黑人的困扰,被迫发起了残忍的猎奴行动。因牙买加的土壤具有同质性,当地移民引进了甘蔗种植业,糖、糖浆和朗姆酒成为牙买加的主要产品。虽然这些产品的交易受到法律的限制,但鉴于大英帝国和美洲殖民地广阔的市场,牙买加的贸易并没有受到太大干扰。法兰西王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也从各自的殖民地得到了糖品供应。西非工厂持续为美洲殖民地提供黑人奴隶,美洲开展了大规模的甘蔗种植。牙买加曾盛极一时,甘蔗种植业的年收益可达七万五千英镑,甚至十万英镑,远高于英格兰上层阶级的收入。埃德蒙·伯克原本拟定了减少并终止奴隶贸易的草案,但因担心受到西印度群岛商人的反对或殃及追随他的辉格党,被迫终止了计划。后来经过审时度势,一些有识之士坚持认为奴隶和奴隶贸易有违人道。历经五十年的抗争后,1807年,美洲的奴隶制和奴隶贸易被废除。但直到1833年,贩卖奴隶的相关机构才被取缔。虽然社会变革影响了牙买加的产业,但废奴运动绝不是牙买加产业衰败的主要原因。废除奴隶制前,牙买加早已出现衰败迹象。牙买加和巴巴多斯在英格兰的糖业市场不再独占鳌头,固有的特权阶层不断排挤新的竞争者。1798年,英国开始统辖特立尼达岛和圭亚那,这两个殖民地的贸易直通伦敦和布里斯托尔。1810年、1825年和1836年,英国先后征服了毛里求斯、西印度群岛和锡兰。在这之前,这些岛屿需要向英国缴纳每英担商品三基尼的关税,牙买加也需要缴纳约每英担商品二十五先令的关税。现在,它们可以平等地进入竞争市场。特立尼达岛和圭亚那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因为甘蔗和苦役遍及这块肥沃的土地。牙买加和一些早期的殖民岛屿同处在不利地位,苦役的过度使用加剧了土地的贫瘠化,当地的产业也随之衰退。1846年,牙买加革命爆发。约翰·罗素[1]推行统一的制糖业关税。糖业资源丰富的古巴岛、波多黎各和巴西也加入了制糖业大军,牙买加的制糖业盛世不复存在。一方面,自由贸易要求统一关税;但另一方面,牙买加种植园主与废奴主义者联手对抗统一关税,导致古巴岛和巴西的制糖业与英属牙买加并驱争先。古巴岛和巴西呼吁贸易自由,牙买加提倡劳动力自由。在英国的政策范围内,灵活的自由贸易原则如影随形。英属殖民地劳工管理混乱,但英国从未考虑过相关的治理政策。劳工体制改革和糖业垄断权的丧失导致了牙买加的衰败。

    多米尼加岛上的亚麻交易

    奴隶在安提瓜岛开垦土地

    牙买加的英格兰种植园

    约翰·罗素(1792——1878)

    人们发现,通过甜菜提取糖分的产业具有很大的利润空间。但在19世纪初的欧洲,人们并不重视甜菜种植。直至1860年,为了制糖,欧洲人才开始大量种植甜菜。1850年前,甜菜产糖量与甘蔗产糖量比例是1:10。后来,甜菜的产糖量不断增长。1866年,甜菜产糖量与甘蔗产糖量比例是1:4;1885年是4:5。1890年,甜菜产糖量超过甘蔗产糖量,两者的比例是5:3。

    欧洲各国设立了甜菜种植奖励金制度,每吨甜菜的奖金高达两英镑。这些国家隶属“自由贸易圈”,商业发展日新月异。西印度群岛的制糖业由此一蹶不振。牙买加的糖业贸易量也锐减一半,从1857年的两百八十万英镑下降到了1885年的一百四十万英镑。牙买加被迫调整了产业结构,将水果出口作为新兴产业。一些国家并不适宜种植甜菜,但为了竞争,它们强迫奴隶没日没夜地劳作。牙买加蓬勃发展的种植业一去不返,转型为种植热带水果和植物的花园,大种植园主也不再腰缠万贯。近来的官方报道称,牙买加的农民阶层逐渐成为后起之秀。

    另一个英属殖民地的情形相对较好。在巴巴多斯,自由的黑人奴隶无权拥有可开垦的土地,依然在糖业种植园劳作。虽然贵族阶层不再像以前那样堆金积玉、富可敌国,但越来越多的种植园主变得富甲一方。巴巴多斯的种植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制糖业,特立尼达岛还盛产可可豆。同时,该岛和英属圭亚那地区还盛行役使苦力。出口贸易并非巴巴多斯唯一的产业经营模式,这里既不是农场,也不是商店。只要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自给自足,殖民地就不应该自怨自艾。如果调查一下英属殖民地的幸福家庭数量,就会发现居民的幸福指数已经大幅提升。牙买加的白人数量骤减,数量有限的白人入不敷出、孤掌难鸣。[2]对不合理特权的限制导致了牙买加殖民地的暴动。爱德华·约翰·艾尔总督被赶下台。托马斯·卡莱尔和约翰·斯图亚特·米尔各执一词,以“无罪释放”和“道德谴责”为主题展开了辩论,牙买加最终成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

    英属西印度群岛地理位置优越,但从未享有任何特权。政治纽带决定商贸发展方向,殖民地与英国之间的商贸关系影响了其政治联系。首先,种植甜菜的国家对制糖业的奖励极大阻碍了英国的甘蔗种植。其次,隶属英国商贸圈的殖民地无论具有怎样的优势,都无权与其他国家进行互惠贸易。即使美国对糖业的需求较大,也不可能与英属殖民地达成任何实质性协议。譬如,西印度群岛的糖业贸易可自由出入美国市场,但也需要互惠互利。但这种困境不可能一成不变。西印度群岛的原住民强烈要求像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开普敦一样,获得财政自主权。从情感方面来说,他们不愿意独立或加入北美联盟,但圭亚那非常渴望贸易自由。牙买加意识到,美国与英国相比,更有助于其贸易量的增长[3]。英国政府不太关注西印度群岛一百二十万人的利益。但对殖民地来说,这个问题亟须解决。

    甘蔗种植园

    蔗糖生产

    第2节 澳大利亚殖民地

    1776年至1783年,英国痛失十三个富庶的殖民地。很少有国家能够承受这样的打击。美国一如既往地开展对英贸易,英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补偿,英美贸易关系并未受损。因此,英国转移了目标。二十五年来,英国不断拓展殖民地,如1795年占领了锡兰,1797年占领了西班牙的特立尼达岛,1803年占领了圭亚那,1806年占领了荷兰的好望角,1810年占领了法兰西的毛里求斯。英国在西非拨乱兴治,在印度开疆拓域。许多英属殖民地蓄势待发,即将成为英国人在温带地区的新家园。

    由于对科学发现非常感兴趣,著名的詹姆斯·库克船长前往澳大利亚南部海域。法兰西政府特别下令不得干涉其探险活动。1787年,首批英国移民来到澳大利亚的杰克逊港,这里是通往詹姆斯·库克船长发现的植物湾北部的最短路径。英国政府的初衷是想在海外设立犯人流放地,而不是建立一个悠然自在、男耕女织的社区。这就是澳大利亚第一个殖民地————新南威尔士的起源。很多年后,维多利亚、塔斯马尼亚岛和西澳大利亚相继建立了殖民地。然而,殖民地对自由移民的需求引起了人们对这种殖民方式的反思。爱德华·吉本·韦克菲尔德提议在澳大利亚的每个新殖民地设立买卖土地的备用金,用以运输新移民并资助其开展殖民活动。各殖民地的拓殖效果不尽相同,但对澳大利亚南部和新西兰影响深远。

    1851年,巴拉腊特金矿的发现举世瞩目。一批踔厉风发的淘金者蜂拥来到澳大利亚,有人大发横财,有人却两手空空。

    澳大利亚殖民地的发展如日方升,原住民开始强烈反对英国将犯人流放到澳大利亚的做法。理查德·惠特利大主教也指出了流放制度的危害性,称流放制度不但没有达到惩戒罪犯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维多利亚殖民地的殖民者终于按耐不住,声称要遣返部分犯人。于是,殖民政府将犯人发配到了澳大利亚的其他地方,流放制度由此废止。

    詹姆斯·库克(1728——1779)

    新南威尔士对澳大利亚的意义,就像弗吉尼亚之于美洲。人们纷至沓来,定居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维多利亚殖民地和昆士兰殖民地分别在1851年和1859年成为独立的殖民地,南澳大利亚仍然受到英国政府管辖。天鹅河的居民迁往西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岛,并在1804年自建了独立殖民地。1840年,英格兰与法兰西争夺新西兰,英国仅用三天就赢得了新西兰正式的统辖权。新西兰群岛与英国人民一直保持着密切往来,捕鲸船上的船员在新西兰的某个小岛上休憩,商贾小贩穿梭在小岛间,澳大利亚的传教士也来到这里布道。1840年,新西兰公司正式成立,威廉·霍布森船长担任总督,从而与英国建立了官方联系。

    塔斯马尼亚岛的原住民

    早期的探险队发现天鹅河

    淘金者蜂拥来到澳大利亚

    流放到澳大利亚的犯人

    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人民兢兢业业,勤劳的英国移民遍布新西兰。殖民地不但形态各异,而且各具特色。新英格兰是受到宗教迫害和政治压迫者的避难所,新南威尔士是罪犯的拓居地,维多利亚殖民地掀起了淘金热,西印度群岛以奴隶和苦力闻名于世,开普敦和加拿大明显带有异域风情。澳大利亚的各殖民地颇具实力。新西兰政府处处谨小慎微,就像英国某个祥和宁静的郡县一样。但新西兰面临的困难是如何与原住民建立融洽关系,以及如何与英国的其他殖民地和谐相处。

    威廉·霍布森(1792——1842)

    澳大利亚的发展令人瞩目,甚至连最优秀的英国统计学家也难以预估其发展前景。1851年,乔治·理查森·波特曾在《民族进步》中展望澳大利亚的未来:“根据澳大利亚的地理现状,即使不考虑人口与产量因素,澳大利亚也不太可能成为农业大国,更无法采用北美洲获取资源的方式。”当然,拥有三百万人口的澳大利亚暂时还赶不上拥有五百万人口的加拿大。1889年,不包括新西兰,澳大利亚的出口贸易额是一亿一千六百万英镑,而加拿大只有四千两百万英镑,这一点是乔治·理查森·波特始料未及的。

    纵观澳大利亚殖民地的发展史,这些殖民地并无逸闻趣事可言。人类不需要吟游诗人,但需要历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和自然科学家。过去的流放岁月和后来的淘金生活都无疑为人们绘制了一幅粗糙鄙陋的现实生活画卷。事实上,丹尼尔·笛福和布雷特·哈特的小说并没有给英国人留下任何想象空间。澳大利亚丛林中的冒险活动和自由生活从未赢得诗人们的青睐,既无赞誉,也无颂歌。急于发财的心态阻碍了诗人和作家阶层的形成,澳大利亚本土文学超强的吸引力也抑制了艺术的生成。因此,英国男孩心目中的英雄就是那些虚构的海盗、土著人和印第安首领,而对澳大利亚的捕鲸人、绑匪和丛林人一无所知。罗伯特·奥哈拉·伯克、威廉·约翰·威尔斯和威廉·亨利·赖特曾徒步穿越了澳大利亚大陆,传播了探险精神。这块大陆的传奇故事将永远镌刻在英国人心中。本书的第七、八、九章也对澳大利亚政府、贸易和劳动力进行了介绍,这些都是学习英国殖民史的重要史料。

    第3节 加拿大殖民地

    独立战争虽然使大部分英属殖民地获得了独立,但也为英国继续掌控北美洲扫除了障碍。伊丽莎白一世时代的殖民产物,即纽芬兰鳕鱼渔场早已通过条约转型为度假胜地。圣劳伦斯湾南部的新斯科舍和新不伦瑞克并没有受到殖民活动的太大影响。1763年,英格兰从法兰西手中接管了圣劳伦斯河以西的魁北克。这个英属北美殖民地在独立战争初期差一点儿失守。1774年,《魁北克法案》[4]的签署引发了英格兰与法兰西殖民者的强烈不满。除了魁北克,加拿大其他地区都被十三个反叛殖民地占领。但无论是在国民性格,还是在政治立场方面,法兰西人都不认同他们的新英格兰邻居。少数英格兰人加入了独立殖民地的保皇派,在斗争中坚决支持英格兰。英格兰接管魁北克时,那里仅有六万五千名法兰西人。除了二十五万法兰西原住民,魁北克还拥有一百多万法兰西后裔,这些人加起来是法兰西所有殖民地和附属地人口的两倍。英格兰最成功的殖民地脱胎于法兰西,这并不是巧合。1763年,英格兰将魁北克的殖民者从法兰西贵族的封建压迫中解救了出来,而且英格兰政府秉公执法、言出法随,其宪政和社会思想深深影响了美洲革命的进程。英格兰的殖民统治激起了印第安人的不满,导致了“庞蒂亚克阴谋”。面对令人懊丧的现实,政府必须以和平稳妥的方式解决印第安人问题。英国与法兰西之间的摩擦日益加剧,困难接踵而至,但这一切都无法阻挡魁北克加入1858年的加拿大邦联,也阻挡不了加拿大邦联政府前进的步伐。不考虑经济实力,只保留各自的特色,英国与法兰西的殖民地最终达成共识。但奇怪的是,六百年来,英国竟从未与爱尔兰达成某种共识。

    布雷特·哈特(1836——1902)

    罗伯特·奥哈拉·伯克(1821——1861)与威廉·约翰·威尔斯在澳大利亚内陆探险

    1791年,魁北克分裂为上加拿大和下加拿大。上加拿大的居民多为英国人。首届立法议会指出,该殖民地与宗主国遵守相同的财产法和公民权利法。此外,上加拿大还举行了首届废奴制会议。后来,由于英国与美国交恶,且各自形成了联盟,英国与法兰西的殖民地于1812年联合抵制美国。虽然尝尽了各种艰辛,但魁北克仍然处在大英帝国的保护下。在抵制美国的运动失败后,英国与法兰西长期的敌对状态并没有让双方疏离。令人惊讶的是,共同的殖民利益使英法两国超越了情感、宗教和国籍的界限。1837年的宪法改革使英国与法兰西的殖民地就完全代表制问题再生嫌隙。达拉谟伯爵约翰·兰布顿镇压了宪法改革运动,提议整合所有殖民地为殖民省,由代表政府统一处理殖民地的内部事务。

    1867年,加拿大殖民地开始联合行动。新斯科舍和新不伦瑞克虽然相隔两地,但依靠宗族血缘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们与加拿大联合组成了独立的邦联,即加拿大自治领,其中不包括纽芬兰。随后,加拿大自治领划分成了西部和西北部两个区域。其中,马尼托巴省、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西北地区的阿西尼博亚省、萨斯喀彻温省、艾伯塔省、阿萨巴斯卡省等地沿袭了旧制。毗邻新斯科舍的爱德华王子岛是加拿大自治领的新成员。加拿大的自治政府设在渥太华小镇。各省在众议院的代表人数为:安大略八十八名、魁北克六十五名、新斯科舍二十一名、新不伦瑞克十六名、不列颠哥伦比亚六名、马尼托巴五名。西北区的人数不足以设立选举区。这些数据体现了各省的重要性。

    1885年起,从魁北克通往温哥华的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开通。加拿大自治领内部以及与亚欧大陆之间的纽带随之建立。该铁路长达三千英里,途经广阔的草原,包括落基山脉坚硬的岩石上开凿的三百英里隧道。与早期旧金山的跨美路线相比,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缩短了中国到利物浦的距离,促进了加拿大的发展,加强了欧洲西海岸与亚洲东部的联系。穿梭在温哥华、中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的蒸汽船鱼贯而行,旅行者乘坐英国船抵达悉尼、上海和横滨。与之前相比,往返时间缩短了约十天。

    世间万物皆有归宿。作为英属殖民地的加拿大,其命运投射在既无实际边界、又无自然壁垒的三千平方英里疆土上。美国的发展倍道而进。每个加拿大人都希望合并圣劳伦斯湾及其周围的湖泊,这一愿望一次次燃烧,又一次次熄灭。现在,人们一直宣称的自由最终会在六千万美国人的心中找到答案。美国面临三个选择:第一,逐渐取得加拿大的支持,继而成立邦联;第二,武力实现美国和加拿大的统一;第三,默认加拿大对英国政府的支持。

    加拿大印第安首领庞蒂亚克(1720——1769)

    约翰·兰布顿(1792——1840)

    新不伦瑞克早期移民

    19世纪末的温哥华

    第4节 非洲殖民史

    英国从荷兰手中接管了好望角[5]。18世纪末,人口稀少的荷兰曾由法兰西王国临时管辖。一个半世纪后,荷兰的白人数量依然未能超过一万人。后来,由于荷兰贸易阻滞,荷兰政府不再支持殖民活动,荷兰殖民者只能流散到美洲一望无际的遐方绝域。即使是最后一任荷兰总督,也无法让荷兰移民重获昔日的辉煌。好望角的贸易组织非常混乱,滞销的羊毛堆积在海滩上,任由风雨侵蚀。据估计,1884年,好望角的羊毛出口总额为一百七十五万英镑。1885年,当地的白人总数为三十四万人。法兰西海军的坚船利炮迫使荷兰投降。英格兰占领了好望角,但又于1802年遵照《亚眠和约》撤离好望角。1815年,英军卷土重来,重新在好望角建立了殖民地。好望角的海事地位非常突出,对英国的殖民活动大有裨益,但到了后期英国在这里的统治出现了许多困难。英国整合劳力、财力,组建了欧洲移民组织,这个组织的团结力量远胜加拿大的法兰西移民组织。非洲盘根错节的殖民利益最终证明了英国在欧洲文明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好望角的地理位置

    地中海诸国曾殖民非洲北海岸,法兰西意欲坐收渔翁之利。当时,西班牙和摩洛哥唇齿相依,意大利与突尼斯休戚与共,埃及炙手可热,西非对外开放,法兰西捷足先登,跃跃欲试,英国已经开始开疆拓土,葡萄牙雄踞非洲南部。1884年,德意志帝国也想分一杯羹。经1885年的柏林会议批准,比利时代替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在刚果河畔成立了国际协会。1890年至1891年,欧洲列强在协商基础上达成了共识,即任何想在非洲获取利益的国家,必须提前向他国表明其意。刚果成为群雄争逐的要塞。比利时国王抓住时机,抢在荷兰之前占领了刚果。葡萄牙、德意志帝国和意大利瓜分了非洲东部,这是意大利第一次拓展疆域。相对而言,这些非洲殖民地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也不具备典型的殖民地特征。通过巧取豪夺、拔旗易帜建立的殖民地都不及英国在非洲南部建立的永久性殖民地,更不及英国在尼日尔河东部以及中下游地区建立的定居点。英属南非殖民地地域广阔,具备两点殖民优势:第一,殖民者已经在这里打下了坚实的殖民基础,不仅适应了与欧洲相似的气候,还拥有先进的航海设备,不断扩建原有殖民地;第二,必须考虑非洲海岸的实际条件。德拉瓜湾海岸及北边的赞比西河口疟疾肆虐,欧洲人无法举家定居在那里。开普敦和德属殖民地本格拉之间的西部海岸也存在类似情况。英国在远离内陆的南部海湾建筑了港口。所有这些优势使英国独步一时、日趋强大。

    《亚眠和约》签订现场,拿破仑与查尔斯·康沃利斯握手言和

    各国代表在柏林会议上瓜分非洲

    英属南非殖民地面临的问题是,不仅要与荷兰殖民者达成可行性协议,还要说服原住民接纳英国,使双方和谐相处。

    一、南非的荷兰人

    英国与荷兰为了履行和平协议,勉强群居和一。但1880年的布尔战争表明,八十年来,英国与荷兰实际上是貌合神离。早期的英国殖民地疆域辽阔,直抵瓦尔河。荷兰人对此心怀芥蒂,英国被迫宣战,布尔人抢占了先机。为了保存实力,英国做出了让步。布尔人赢得了两块殖民地,即完全独立的奥兰治自由邦和被抛弃的德兰士瓦。德兰士瓦就是现在的南非共和国,它虽然内政独立,但在外交方面仍受制于英国。这类问题尚未解决,但各国的联合已经指日可待。目前,非洲南部的大多数移民是布尔人,但其人口增长速度远不及英国殖民者,同时,荷兰移民数量也没有英国移民数量多。布尔政府管理英国移民时显得力不从心,只能独善其身。第二次布尔战争爆发,英国殖民者力排众议,克敌制胜。毫无疑问,英国在开普敦的统治地位是人心所向,并与法属加拿大一拍即合。德意志帝国对澳大利亚殖民地和美国自由的宪法精神非常感兴趣。美国人稠物穰、国富民强,一直与英国讲信修睦,但无法就好望角问题与英国达成共识。目前,英国充分利用奥兰治自由邦和德兰士瓦的大片牧场,开发了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并建造了纵横交错的铁路网,促进了南非欧洲利益共同体的互利共赢。

    1880年第一次布尔战争

    第二次布尔战争中惨胜的英军

    二、卡菲尔人和其他民族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国与非洲原住民的相处问题迎刃而解。如果没有野蛮人的大量涌入,纳塔尔殖民地的原住民依然是幸福的。英属殖民地不断发展壮大,英军与当地的卡菲尔部落频繁交战,造成了一定的损失。譬如1879年至1880年的祖鲁战争,英国在这场空前绝后的大规模战役中,将骁勇善战的非洲各部落招募麾下,以应对外敌侵袭。

    三、南非政府

    在南非殖民史上,英国有望与殖民地政府在领土归属与行政管理方面达成一致。英国政府的长期干涉剥夺了殖民政府的权力,阻碍了英属殖民地的发展,也引起了殖民者的反感。成为宗主国前,英政府已经开始对开普敦行使主权。南非专门成立了高级专员委员会,负责殖民地总督的任命。总督一旦卸任,将不再执行开普敦内阁的决定。1891年,英国与南非之间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政治状况如下:

    祖鲁战争中的英军辎重队

    (一)责任制政府开普敦包括西格里夸兰和鲸湾的孤岛;

    (二)纳塔尔代议制政府;

    (三)开普敦政府管辖以下几个地区:

    1. 南非高级专员负责的巴苏陀兰、蓬多兰、英国保护地和英国势力范围;

    2. 开普敦总督负责的英国直辖殖民地贝专纳;

    3. 非洲东南部高级专员与纳塔尔总督共同负责的祖鲁兰和阿马通加兰;

    4. 英国和波尔委员会负责的斯威士兰;

    5. 英国外交部负责的德兰士瓦;

    6. 独立的奥兰治自由邦。

    四、贸易

    南非殖民地的贸易得益于钻石的发现,而且多年来收益可观,年收入近三百万英镑。金伯利和约翰内斯堡完全靠矿工的双手开采钻石。此外,鸵鸟毛生意一本万利,年出口贸易额达一百万英镑。1856年建立的纳塔尔殖民地拥有亚热带的制糖业,来自印度的三万多名苦力在种植园里朝耕暮耘。

    英属南非特许公司加快了内陆领地的扩张速度。虽然拥有政治权力,但其行为敕始毖终,使英国政府无法对其进行干预。该公司还通过志愿远征兵核查了英属殖民范围,并与当地的部落首领草拟了协议,奠定了未来殖民地的发展基础。1889年,南非某主教开启了一段特殊旅程,返乡后向大家叙述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其丰富详实的经历远胜罗伯特·莫法特的见闻。

    五、1890年的非洲势力范围划分

    欧洲和非洲都将铭记1890年。这一年,1885年柏林会议的提案得以实施,非洲由此陷入文明的漩涡。提案一旦达成,将会形成多样化的欧洲殖民范围。

    如果谈判成功,各国就可以避免战争。虽然冲突不断,但一直没有国家宣战。各项条款已经达成,不过,英国与葡萄牙、英国与意大利协议的商讨尚需时日。

    英国与德意志帝国虽然基于公平原则签署了条约,但都公开谴责本国的外交部。英国对桑给巴尔岛和乌干达的内部交易市场非常满意,但这些成功的商贸活动大多归功于印度人,而非英国人。因此,英国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宗主国身份。

    1891年4月,英国就非洲东南部问题与葡萄牙进行了商议,并就非洲中北部问题与意大利进行了谈判。最终,英国默许了非洲南部殖民地到尼罗河谷之间的贸易路线。英国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因为这个地区路径繁多,而是因为直通非洲心脏的康庄大道可以推动非洲的发展。

    英国认为铁路可以促进文明与进步。这个观点听起来有点儿言过其实,但在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铁路确实能够改变社会现状。亨利·约翰斯顿曾在游记中提到非洲中部的发展,他说:“从没有像铁路这样的文明使者,不仅可以提高贸易额,创造新商机,还能淡化种族歧视,瓦解狂热的宗教主义。”非洲的铁路网和湖泊形成了世界级的通衢大道。

    六、西非海岸殖民地

    19世纪的一些事件促使英国向非洲冈比亚和黄金海岸移民,包括塞拉利昂和拉各斯在内的英属殖民地依旧发展缓慢。首先,黄金海岸对白人来说至关重要,这里是失意的律师、医生和商人的避难所。他们背井离乡,追名逐利,甚至将生死置之度外。其中,英国居民非常少,但坦率来说,英国移民的道德品质也不高。曾几何时,奴隶贩子和“棕榈油恶棍”成为黑人部落里的基督教代表。废除奴隶制、扩充船队、加强统治等举措扩大了英国的影响力。阿散蒂战争结束后,局面得到改善。以前,非洲殖民地的白人数量不足百余人,塞拉利昂仅有两位欧洲女性,分别是主教和医生的妻子。此外,塞拉利昂附近的黑人部落比东南部的班图部落更难相处。海岸观察员一直对西非统治者,即达荷美和阿散蒂的国王没有任何印象,也经常对自己的宗教和文明妄自菲薄。弗里敦和拉各斯富甲天下,尤其是拉各斯。但这些财产都归海港市政公有,公民不得私有。

    七、新尼日尔领地

    在西非冈比亚延伸至刚果的海岸线附近,潮湿炎热的气候更容易使疾病蔓延,阻碍了殖民运动的顺利开展。英国在尼日尔和乍得湖之间的内陆高原设立了保护地,体型威猛、生性残暴的黑人部落和具有阿拉伯血统的混血伊斯兰教徒定居在此。英国如果与这些人结盟,英属非洲殖民地的发展前景将大不相同。非洲内陆高原气候干燥凉爽,绿草如茵,物种繁多,非常适合狩猎,但矿产资源并不丰富。英国与德意志、法兰西先后在此签订了国际协议。1637年,英格兰统治了冈比亚,法兰西在塞内加尔封疆划界。1857年以来,德意志人盘踞在喀麦隆。法兰西人依托塞拉利昂,沿着海岸线开疆拓土。欧仁-梅尔基奥·德·沃居埃指出,英国呈扇形排列的殖民地跨山压海,令其他国家的非洲殖民者艳羡不已。

    特许公司曾风靡一时。1884年,为了扩大影响力,英国创建了英属尼日尔公司。总的来说,英属西非殖民地欣欣向荣。但由于气候极端,非洲落后的小殖民地的居民往往目光短浅、故步自封。借鉴了法兰西的殖民经验后,英国也开始对一些强大的黑人部落委以重任。无论是出于对实际利益的渴望,还是受到文明的感染,这些部落都会接受友好公正的殖民政策。

    阿散蒂战争中受伤的士兵被抬到船上

    班图部落

    德意志人和意大利人成为新晋的殖民探险者。1885年的柏林会议后,德意志帝国非常愿意与能力出众的海因里希·巴尔特和开拓乍得湖的非洲探险家们一起开展殖民活动。德属非洲殖民地包括桑给巴尔岛对面的东海岸、安格拉佩克纳延伸至奥兰治河以北的西南海岸和喀麦隆火山的几内亚湾。1886年,柏林出版的地图标记了德意志帝国从沿海到内陆、横跨非洲东西两岸的势力范围。德意志帝国在殖民活动中获益颇多。位于非洲中部的刚果一直保持中立,阻碍了德意志帝国的殖民开拓。英属殖民地纵贯南北,德属殖民地横跨东西,“就像一把刀子一样,插在非洲大陆上”。英国失去了贯穿开罗和开普敦的殖民线路,只能通过中立的刚果,走上反对奴隶贸易的大道。

    海因里希·巴尔特(1821——1865)

    1882年,意大利侵吞了红海的阿萨布,1885年占领了马萨瓦,1890年在阿比西尼亚建立了保护地。但英国一直不认可受意大利钳制的卡萨拉,因为那里是埃及的前哨。埃及曾受制于英国,后来发起了抵抗运动。意大利的一个蒸汽船公司仅花费一千八百英镑就购置了一片非洲土地,后又将土地移交给了殖民地政府,由此开启了意大利殖民活动的先河。英国殖民地年耗资八十万英镑,其规模远胜于意大利殖民地,但十年后已是沧海桑田。

    第5节 收购其他殖民地

    除了上述殖民地,从1783年开始,英国还在全球范围内收购了一些殖民地。

    一、马耳他

    1801年,英国从拿破仑手中接管了马耳他。根据《亚眠和约》,英国应该将马耳他还给受到俄国保护的圣约翰骑士团。但由于其他条件尚未成熟,英国拒绝归还马耳他,从而使战争复燃。1814年,马耳他正式成为英国属地。1887年,马耳他的武装政府下台,代议制政府成立。

    二、亚丁

    1838年,英国将孟买政府管辖的亚丁设为通往印度的殖民驿站。

    三、毛里求斯

    1810年,英国从法兰西第一帝国手中夺取了毛里求斯。这个地方不但气候温和、风景旖旎、土壤肥沃,而且殖民实力雄厚,就像不朽诗篇《保尔和薇吉妮》中令人心旷神怡的海岛风光或《鲁滨逊漂流记》中生机盎然的岛屿。这座美丽的法兰西小岛曾是海上度假胜地,现在却沦为劫匪和海盗的避难所。英国勉强接管了小岛,将其建设成像英属巴巴多斯那样人稠物穰的胜地,络绎不绝的殖民者争相来此定居。

    四、海峡殖民地

    1819年,英国购置了马六甲海峡的新加坡岛。马六甲本来属于葡萄牙,后被荷兰殖民者占领。槟榔屿也被割让给了东印度公司。英国筹建了新加坡自由港,不仅输出热带水果,还为英国与印度供应商品。其中,从事大单生意的交易商多为中国商贾。

    五、香港

    1840年至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生产并强行出口鸦片到中国,其行径为本国国民所不齿。英国还要求中国割让香港岛以示赔偿。香港自由港成为英国与中国的商贸活动中心,总贸易额达两千万英镑,但仍然不及新加坡交易额的一半。

    六、纳闽岛和沙捞越

    1847年,英国开始对婆罗洲附近的纳闽岛进行殖民统治。1888年,由英国人詹姆斯·布鲁克治辖的沙捞越正式接受了英国的“保护”。1881年,英国北婆罗洲公司成立,其影响力波及婆罗洲北部和西北部。

    七、停止收购

    英国攻占毛里求斯

    东印度公司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步兵攻击清军阵地

    詹姆斯·布鲁克(1803——1868)

    东印度公司储存鸦片的仓库

    近年来,公众普遍认为,英国应该偃甲息兵,让印度按照自己的方式发展。英国的殖民扩张对初具雏形的自由贸易没有丝毫影响,以宪法自由为基础的公平道路还很漫长。亨利·巴克利称,英国殖民部早已提醒他做好担任最后一任总督的心理准备。

    鉴于对政治原则的考量,英国不得不接受无法逃避的现实。英国国内两党心照不宣,行动一致。保守党拒绝接管新开发的刚果和贝宁湾的喀麦隆火山地区,自由党不愿接手桑给巴尔岛的保护地,并谴责昆士兰介入了其他国家对新几内亚的瓜分行动。

    亨利·巴克利(1815——1898)

    第6节 1880年至1890年的新起点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不仅关注莱茵省的收复问题,还在非洲大陆的殖民活动中奋勇当先。

    在德意志与法兰西的较量中,德意志帝国认为形势对自己有利。因此,涌入英属殖民地时,大批德意志人嫉妒英国的殖民范围。意大利也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然而,英国的条约协定国比利时开发了刚果河流域,成了真正的开拓者。1876年,比利时国王成立中立的国际化组织————刚果国际协会。该协会以比利时为主导,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从中受益。1878年,英国掌管了塞浦路斯。土耳其战争后,英国又将巴统赔偿给了俄国,建立了新的战略要塞。1881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对突尼斯虎视眈眈,英国将地中海六百英里的海岸转让给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82年,为解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留下的难题,英国开始整饬埃及。世界掀起了瓜分领土的热潮。德意志帝国在非洲采取了备受瞩目的三次行动。188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遵守协议,接管了马达加斯加,并于1890年得到英国的认可。苏丹西部因爆发革命而分崩离析。十年间,非洲仅剩下摩洛哥、的黎波里和达荷美三个主权王国。此外,伊斯兰教徒控制了埃及管辖的苏丹东部。

    19世纪80年代的巴统

    殖民运动波及太平洋沿岸。德意志帝国觊觎新几内亚。如果不是昆士兰坚决抵抗殖民地政府的不作为,英国很可能被淘汰出局,而不会赢得新几内亚东南海岸。英国最终同意德意志帝国与荷兰瓜分其领地。美国在桑威奇群岛举足轻重,有助于欧洲殖民梦的实现。萨摩亚的国际地位受到美国的保护,太平洋其他岛屿也被各欧洲大国“治辖”。英国之所以能够殖民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是因为其他国家害怕强大的大英帝国。1874年,英国实力锐减,但斐济依然是英国的附属地。澳大利亚新喀里多尼亚的发展日新月异,成为犯人的避难所,英国殖民者备感欣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谨小慎微,没有正式修订殖民计划。

    英国将黑尔戈兰岛割让给德意志帝国后,目光短浅的英国人并未意识到割让尔戈兰岛意味着什么。正如朱尔斯·法夫尔所说:“丧失领土意味着失去尊严。”该岛自此隶属于德意志帝国,英国无法再以“帝国”的形式对其实施殖民统治,在采取国际殖民行动时也要屈尊听取他国意见。

    * * *

    [1]约翰·罗素(John Russell,1792——1878),分别于1846年至1852年、1865年至1866年担任英国首相。————译者注

    [2]最后一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牙买加的白人数量为一万四千四百三十二人,但曾经高达三万人,混血人种为十万九千九百四十六人,黑人为四十四万四千一百八十六人,苦力达一万三千人。过去十年间,黑人和混血人种的数量增长了近12%。————原注

    [3]1875年,牙买加与英国的贸易总额是二百一十万英镑,与美国的贸易总额是七十万英镑。1889年,牙买加与英国的贸易总额是一百五十万英镑,与美国的贸易总额是一百三十万英镑。牙买加与英国的贸易量逐步减少,与美国的贸易量稳步上升。————原注

    [4]该法案将各省归入魁北克皇家政府,不顾代表性原则,视国会为最高权力中心,重建了法兰西法律体系和罗马天主教。————原注

    [5]1795年,英国强行占领了好望角,但1802年的《亚眠和约》(Peace of Amiens)又将好望角归还给了荷兰。1806年,英国重新占领好望角。直到1815年休战期间,英国终于获得了好望角的殖民统治权。————原注

本站推荐:洛丽塔十字军骑士少年弃儿汤姆琼斯史基地边缘大象的证词曾国藩传野鸭小妹妹国盗物语

大英殖民帝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IT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考尔德科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考尔德科特并收藏大英殖民帝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