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小说网 > 注解伤寒论 > 辨可吐第十九

辨可吐第十九

推荐阅读:道德经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老子道德经[敦煌五千文本]老子道德经序诀佛点头脉诀太上洞玄灵宝升玄内教经[敦煌本]无根树解达摩洗髓易筋经会心集道德经[唐易州龙兴观碑本]

IT小说网 www.ittxt.com,最快更新注解伤寒论最新章节!

    大法,春宜吐。

    春时阳气在上,邪气亦在上,故宜吐。

    凡用吐汤,中病即(赵本作“便”)止,不必尽剂也。

    要在适当,不欲过也。

    按∶赵本此处有∶“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撞咽喉,不得息者,此为有寒,当吐之。”注∶“一云∶此以内有久痰,宜吐之。”一条。

    病胸上诸实,(赵本注∶“一作寒”)胸中郁郁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之,而反有涎唾,下利日十余行,其脉反迟,寸口脉微滑,此可吐之,吐之,利则止。

    胸上诸实,或痰实,或热郁,或寒结胸中,郁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之,反有涎唾者,邪在下,按之气下而无涎唾,此按之反有涎唾者,知邪在胸中。经曰∶下利脉迟而滑者,内实也。今下利日十余行,其脉反迟,寸口脉微滑,是上实也,故可吐之。《玉函》曰∶上盛不已,吐而夺之。

    按∶赵本此处有∶“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者,宜吐之。”一条。

    宿食,在上脘(赵本作“管”)者,当吐之。

    宿食在中下脘者,则宜下;宿食在上脘,则当吐。《内经》曰∶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

    病患手足厥冷,(赵本作“病手足逆冷”)脉乍结,以客气在胸中;心下满而烦,欲食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吐之。

    此与第六卷厥阴门瓜蒂散证同。彼云,脉乍紧,此云脉乍结,惟此有异。紧为内实,乍紧则实未深,是邪在胸中;结为结实,乍结则结未深,是邪在胸中。所以证治俱同也。

本站推荐:古今医鉴悟真直指胎息精微论绛雪园古方选注元包经传道德经眉寿堂方案选存丹溪手镜证治汇补周易传义合订

注解伤寒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IT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成无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成无己并收藏注解伤寒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