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小说网 > 金匮要略白话译文 >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六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六

推荐阅读:道德经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老子道德经[敦煌五千文本]老子道德经序诀佛点头脉诀太上洞玄灵宝升玄内教经[敦煌本]无根树解达摩洗髓易筋经会心集道德经[唐易州龙兴观碑本]

IT小说网 www.ittxt.com,最快更新金匮要略白话译文最新章节!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六(论一首脉证九条方九首)

    问曰:血痹(1)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2),骨弱肌肤盛,重(3)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4),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血痹,阴阳俱微(5),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6),如风痹(7)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

    黄芪三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一方有人参)

    夫男子(8)平人(9),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男子面色薄(10)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11),脉浮者,里虚也。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12),兼衄(13),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14)精自出,酸削(15)不能行。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16),精气清冷(17)(一作冷)。

    夫失精家(18),少腹弦急,阴头寒(19),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20),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小品》云:虚弱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龙骨汤)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 牡蛎各三两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天雄散方

    天雄三两(炮) 白术八两 桂枝六两 龙骨三两

    右四味,杵为散,洒服半钱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

    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善盗汗(21)也。

    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22),若肠鸣、马刀侠瘿(23)者,皆为劳得之。

    脉沉小迟,名脱气(24),其人疾行则喘喝(25),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26),食不消化也。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27)漏下(28),男子则亡血夫精。

    虚劳里急(29),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 胶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余依上法.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方见脚气中)

    虚劳诸不足,风气(30)百疾,薯蓣丸主之。

    暮蓣丸方

    薯蓣三十分 当归 桂枝 干地黄 曲 豆黄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芎穷 麦门冬 芍药 白术 杏仁各六分 人参七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阿胶七分 干姜三分 白敛二分 防风六分 大枣百枚(为膏)

    右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虚劳虚烦(31)不得眠,酸枣汤主之。

    酸枣汤方

    酸枣仁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二两 茯苓二两 穹穷二两(深师有生姜二两)右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32),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蟅虫丸主之。

    大黄蟅虫丸方

    大黄十分(蒸) 黄芩二两 甘草三两 桃仁一升 杏仁一升 芍药四两 干地黄十两 干漆一两 虻虫一升 水蛭百枚 蛴螬一升 蟅虫半升

    右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附方

    《千金翼》炙甘草汤

    (一云复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甘草四两(炙) 桂枝 生姜各三两 麦门冬半升 麻仁半升 人参 阿胶各二两 大枣三十枚 生地黄一斤

    右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昧取三升,去滓,内胶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肘后》:獭肝散治冷劳,又主鬼疰应一门相染。

    獭肝一具炙干末之,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注释:

    (1)血痹:病名。

    (2)尊荣人:指好逸恶劳、养尊处优的人。

    (3)重(chóng音虫),重复之意。

    (4)微涩:脉微弱而往来艰难。

    (5)阴阳俱微:营卫气血俱不足。

    (6)身体不仁:肌肤顽痹,痛痒不觉(麻木)。

    (7)风痹:病名。此指血痹病顽麻或有疼痛之感。

    (8)男子:指房劳伤肾的男子。

    (9)平人:指脉病形不病的人。

    (10)面色薄:面色淡白而无华。

    (11)卒喘悸:谓病人稍一动作,即突然气喘、心悸。

    (12)目瞑:眩晕。

    (13)衄:鼻孔出血。

    (14)阴寒:指前阴寒冷。

    (15)酸削:指两腿酸痛消瘦。

    (16)无子:不能生育孩子。

    (17)精气清冷:精液稀薄而冷。

    (18)失精家:经常梦遗、滑精之人。

    (19)阴头寒:前阴寒凉。

    (20)梦交:梦中性交。

    (21)盗汗:睡着时汗出。

    (22)痹侠背行:侠(gā音义同夹)。痹侠背行,指脊柱两旁有麻木感。

    (23)马刀侠瘿:结核生于腋下名马刀,生于颈旁名侠瘿。二者俗称瘰疬。

    (24)脱气:指阳气虚衰。

    (25)喘喝:气喘有声。

    (26)溏泄:大便稀溏。

    (27)半产:俗称小产。

    (28)漏下:非月经期间下血,淋漓不断。

    (29)里急:腹部有挛急感,按之不硬。

    (30)风气:泛指外界病邪。

    (31)虚烦:空烦也,无热而烦之谓。

    (32)肌肤甲错:皮肤粗糙如鱼鳞状。

    译文:

    有人问道:血痹病是怎样得的?老师回答说:好逸恶劳、养尊处优的人,虽然肌肉很丰满,但筋骨脆弱,不耐劳苦,肌表腠理疏松,虽然轻微的劳动,也感到疲劳、汗出,睡眠时辗转难以入睡,不时翻动身体,使阳气重伤,复受微风侵袭,于是就得血痹病。仅诊其脉象,则寸口部脉微弱而带涩,关上脉呈现小紧,这是阳微血滞,感受风寒之候,由于病邪轻浅,可考虑用针刺法引动阳气,使脉归平和而不紧,那么病就好了。血痹病人,阴阳气血都不足,寸口、关部的脉象微弱,尺部脉呈小紧之象,在外的症候是身体麻木不仁,象风痹病一样,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

    黄芪桂枝五物汤

    〔组成〕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用法〕以上五味药,用水六升,每次温服七合,一日三次。男子从表面上看没有什么显著的病态,而脉象大而无力的,这是虚劳病,脉象极虚的,也是虚劳病。男子面色苍白无华的,应当见口渴和失血症;如果突然出现气喘,心悸,脉象浮大无力,这是里虚的缘故。男子的脉象虚弱兼沉弦,不恶寒发热,有呼吸急促,少腹拘急,小便不通利,面色白光白,经常有两眼昏花,鼻腔出血,少腹胀满等症状,这是虚劳病所引起的。虚劳病的表现是:脉象浮大无力,手足烦热,春夏两季加重,秋冬季节减轻,前阴寒冷,精关不固而精液自动滑出,两腿酸痛瘦削不能行走。男子的脉象浮弱兼涩,这是真阳不足,精少清冷,不能授胎,故无子。素有亡失精液的患者,少腹部紧急而不柔和,阴jinggui头寒凉,眩晕,头发脱落,脉象虚弱兼芤迟,多出现下利清谷、亡血、失精的症状;若脉象芤动或微紧,则男子患遗精,女子患梦交,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小品》云:虚弱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二分,故曰二加龙骨汤。〔组成〕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用法〕以上七味药,用水七升,煮取汁三升,分三次温服。

    天雄散

    〔组成〕天雄三两(炮)白术八两桂枝六两龙骨三两〔用法〕以上四味药,捣为散剂,每次用酒调服半钱匕,一日三次,效果不明显的,可增加用量。男子从外表上看没有病,但脉却呈现虚弱或细微之象,经常睡着了出汗。人的年龄到了五六十岁的时候,脉象大而按之无力的,脊背有麻木不仁的感觉,如果腹中肠鸣,或腋下、颈部生瘰疠的,都由虚劳所致。脉象沉兼小迟,叫做脱气。病人走快了就会气喘,手足逆冷,腹部胀满,严重的出现大便稀溏,饮食不消化。脉象弦而兼大,弦脉重按则衰减,大脉中空如芤脉,弦脉主寒证,芤脉主虚证,弦、芤两脉相合,称为革脉。在妇人主患小产或漏下,在男子主患亡血或遗精。虚劳病见少腹挛急,心悸,鼻出血,腹部疼痛,梦遗失精,四肢疼痛,手足心烦热,口干咽燥,用小建中汤治疗。

    小建中汤

    〔组成〕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用法〕以上六味药,用水七升,煮取汁三升,去药渣,加胶饴,再放小火上溶解,每次温服一升,一日三次。有呕吐的患者,不宜用建中汤,因为药味过甜的缘故。《千金》治疗男女因积冷气滞;或大病后没有康复,如四肢沉重,骨肉疼痛,气短少气,动则喘促乏力,胸胁满闷,腰背部疼痛,心中悸动不宁,咽干唇燥,面色无华,肌肤粗糙;或饮食无味,胁肋胀满,头重昏沉,易困多睡,重者病积多年,轻者百日不愈,身体逐渐消瘦,五脏功能衰弱,难以恢复正常,六脉具不足,畏寒乏力,少腹拘急不舒,身体极其瘦弱而累积多种疾病,用黄芪建中汤治疗,再加入参二两。

    虚劳病,少腹挛急,阴阳气血俱不足,用黄芪建中汤治疗。在小建中汤中加黄芪一两半,其他的按以上方法。气短胸满的,去大枣加茯苓一两半,还可治疗肺气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虚劳病,腰痛,少腹拘挛,小便不通利,用八味肾气丸治疗。虚劳病,阴阳气血都不足,如因感受风邪所致各种病症,用薯蓣丸治疗。

    薯蓣丸

    〔组成〕薯蓣三十分当归桂枝曲干地黄豆黄卷各十分甘草二十八分人参七分芎?芍药白术麦门冬杏仁各六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阿胶七分干姜三分白敛二分防风六分大枣百枚(为膏)〔用法〕以上二十一味药,用蜜炼丸如弹子大小,空腹用酒吞服一丸,用药一百丸为一剂。虚劳病,虚热烦躁,不能入眠,用酸枣仁汤治疗。

    酸枣仁汤

    〔组成〕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茯苓二两芎?二两〔用法〕以上五味药,用水八升,煮酸枣仁取汁六升,加入其余四味药,煮取汁三升,分三次温服。由于五劳而致身体极度虚弱,肌肉消瘦而腹部胀满,不能吃东西,究其原因是由于饮食失节、忧伤过度、饮酒过量及房事、饥饿、疲劳过度等所引起。经络、营卫气血受到邪气损伤,致使瘀血内留,出现皮肤粗糙如鱼鳞状,两眼周围呈黯黑色等症状。治法宜缓消瘀血,调补体虚,用大黄?虫丸治疗。

    大黄蟅虫丸方

    〔组成〕大黄十分(蒸)黄芩二两甘草三两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药四两干地黄十两干漆一两虻虫一升水蛭百枚蛴螬一升?虫半升〔用法〕以上十二味药,研细末,用蜜炼成丸如小豆大,每次用酒调服五丸,一日三次。

    附方

    《千金翼》炙甘草汤

    治疗虚劳病气血阴阳俱不足,汗出,胸闷,心悸,脉结代,虽行动正常,但不超过一百天,病情危重的十一天即死。〔组成〕甘草四两(炙)桂枝生姜各三两麦门冬半升麻仁半升人参阿胶各二两大枣三十枚生地黄一斤〔用法〕以上九味药,用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汁三升,去药渣,加阿胶完全溶化,每次温服一升,一日三次。

    《肘后》:獭肝散

    治疗寒性虚劳病,又主治尸注病,一人有病复传染他人。〔组成〕獭肝一具〔用法〕以上一味药炙干后研细末,用温水冲服方寸匕,一日三次。

本站推荐:古今医鉴悟真直指胎息精微论绛雪园古方选注元包经传道德经眉寿堂方案选存丹溪手镜证治汇补周易传义合订

金匮要略白话译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IT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张仲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张仲景并收藏金匮要略白话译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