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小说网 > 金匮要略白话译文 > 奔豚气病脉证治八

奔豚气病脉证治八

推荐阅读:道德经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经[敦煌本]老子道德经[敦煌五千文本]老子道德经序诀佛点头脉诀太上洞玄灵宝升玄内教经[敦煌本]无根树解达摩洗髓易筋经会心集道德经[唐易州龙兴观碑本]

IT小说网 www.ittxt.com,最快更新金匮要略白话译文最新章节!

    奔豚气病脉证治八  (论二首 方三首)

    师曰:病有奔豚(1),有吐脓(2),有惊怖(3),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4),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豚汤方

    甘草 芎穷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甘李根白皮一升

    右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发汗后,烧针(5)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6)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7),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五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贲豚(8),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 桂枝四两

    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勺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注释:

    (1)奔豚:病名。奔,上突之意;豚,小猪之称。奔豚借以形容本病发作时,其气上冲,如豚之奔突。

    (2)吐脓:吐脓血。

    (3)惊怖:惊恐。

    (4)欲死:极端痛苦。

    (5)烧针:针与灸相结合的一种治法。

    (6)核起而赤:针刺处形圆而色赤,犹如果核之突起。

    (7)一壮:用艾绒做成艾柱,置于应灸穴位上燃烧,每烧艾柱一枚,名一壮。

    (8)脐下悸:肚脐以下有跳动感觉。

    (9)欲作奔脉:将要发作奔豚的征兆。

    译文:

    老师说:疾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这四种病,都是由于惊恐使精神受到刺激而得的。老师说:奔豚气病发作的时候,病人自觉有气从少腹起上冲到咽喉,此时病人痛苦之极,发作后又如同正常人一样,这种病都是由于惊恐等精神刺激而引起。    奔豚病,发作时有气上冲胸部,腹部疼痛,寒热往来,用奔豚汤治疗。

    奔豚汤

    〔组成〕甘草芎?当归各二两半夏四两黄芩二两生葛五两芍药二两生姜四两甘李根白皮一升〔用法〕以上九味药,用水二斗,煮取五升,每次温服一升,白天三次,夜晚一次服。太阳表证,用发汗的方法治疗后,病没有好,又用火针治疗再发其汗,针刺部位受到寒邪的侵入,出现核状红色肿块的,必定要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到心胸,治疗应该在核状红色硬结上各灸一壮,另外,内服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汤

    〔组成〕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用法〕以上五味药,用水七升,小火煮取三升,去药渣,每次温服一升。太阳表证,发汗以后,肚脐下有跳动感觉的,这是将要发生奔豚的征兆,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疗。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组成〕茯苓半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桂枝四两〔用法〕以上四味药,用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去二升,加入其余三味药,煮取三升,去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日三次。甘澜水制作方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本站推荐:古今医鉴悟真直指胎息精微论绛雪园古方选注元包经传道德经眉寿堂方案选存丹溪手镜证治汇补周易传义合订

金匮要略白话译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IT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张仲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张仲景并收藏金匮要略白话译文最新章节